“我们辽宁山好水好、风光壮丽,我们辽宁人热情真诚、豪爽大气,欢迎到辽宁做客,到我们喀左做客。” 近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喀左紫砂技艺非遗传承人、北陶紫砂艺术总监艾雅芝设计的“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系列紫砂文创产品参加了非遗节——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
“‘南有宜兴、北有喀左’,我们喀左紫砂陶器的生产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东山嘴遗址出土的裸体孕妇陶像,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介绍起喀左的紫陶文化,艾雅芝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有着北方紫陶之都美誉的喀左,峰峦雄伟、水平如镜、芳草萋萋、沃野千里,一山一水含情、一草一木抒怀,家乡赋予艾雅芝的血脉之情,是她灵感的来源,她流连山水、寄情山水、忘情山水,家乡的日新月异化为创作理念,融进了她的紫砂作品中,赞美家乡、推荐家乡是她不变的创作主题。
一直以来,艾雅芝及其丈夫乌春雷(朝阳北陶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喀左县东蒙博物馆理事长)始终致力于宣传喀左文化、喀左旅游。艾雅芝和乌春雷夫妇创建的东蒙博物馆是一家以蒙古族民俗文化主题的民办博物馆,目前,馆藏品有3000余件,凝聚了夫妇俩十多年的心血,是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利用藏品优势,夫妇俩建设奇石艺术馆、摄影艺术馆、自然科普馆、紫砂非遗文化馆,搭建综合性研学旅行平台,坚持不懈地为喀左文旅发展贡献着自身的一份力量。
随着全省最新旅游宣传口号——“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的出炉,辽宁文旅形象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赋予了艾雅芝新的创作灵感,她带领喀左紫砂非遗工坊团队设计了“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系列紫砂文创产品,这次参展非遗节,也是“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系列的首次亮相,受到众多参观群众好评。艾雅芝用紫砂产品不遗余力地宣传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艾雅芝始终用作品说话,她的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极富民族文化韵味,是讲好辽宁故事、喀左故事的艺术性展现。此次展示,艾雅芝携北陶紫砂与来自国内和全球47个国家(地区)的900余个非遗项目、1800余名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交流互鉴,共襄促进非遗保护事业。她带去了60余件紫砂展品,其中的龙源壶就是以喀左龙源湖为创作背景,壶把的龙形设计贴合红山文化玉龙,壶盖顶上的赤红明珠象征着龙源湖的璀璨夺目,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遥相辉映、熠熠生辉。
匠心万千、美美与共。艾雅芝致力于喀左紫砂非遗保护与传承,她创办了紫砂非遗工坊,通过产业化发展弘扬非遗文化。她积极参加省市县各项非遗活动,到沈阳、大连、北京、深圳、海口等地参加各类展会,推介喀左紫砂非遗文化。为提升喀左紫砂知名度,艾雅芝向中国陶瓷馆捐赠紫砂壶作品《金猴壶》,向中国紫砂博物馆捐赠紫砂壶作品《松鼠葡萄》,向无锡博物馆捐赠紫砂壶作品《紫砂合欢壶》,这些作品均被各博物馆收藏展示。
近年来,艾雅芝通过参加非遗展、辽洽会、文博会、四宝展、茶博会等活动,不断推介喀左紫砂品牌、擦亮喀左紫砂名片。“北陶”品牌获得“辽宁老字号”“辽宁礼物”“辽宁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辽宁省著名商标”“辽宁省名牌产品”“辽宁匠心品牌”等多项荣誉,北陶产品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选为外事礼品。
清灵毓秀是艾雅芝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的紫砂作品如她本人一般,带有十足的灵气和天然的优美。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技艺,艾雅芝的作品越来越受各界认可,但她却早已意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为促进喀左紫砂高质量发展,艾雅芝创办了喀左紫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中心,通过搭建平台为紫砂从业者提供技术培训、创业辅导、营销推广等服务。她创办的北陶紫砂培训学校免费培训紫砂产业人才1000多人次,为喀左紫砂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不久前,得益于利州工业园区对紫砂产业的扶持,利州工业园区又获得了一项称号——朝阳市非遗特色小镇。“身处这个非遗特色小镇,我觉得活力满满。” 艾雅芝说,非遗节活动进一步更新了她的非遗文化理念,她将继续创作更多作品,培育更多优秀的手工艺人才,发挥无限才能,将紫陶工艺发扬光大。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一直是艾雅芝在紫砂创作中追求的精神内核,而她也在讲好喀左紫砂故事中,实现着自我价值和目标。(田静)
(责任编辑:宋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