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喀左县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建议》第1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4-18 信息来源:农 业 农 村 局
浏览:

宋葳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建议”已收悉,答复如下:

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产业富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一、“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状况

1、保护地产业。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北部番茄、东部茄子、青椒,南部和西部黄瓜的主栽品种。全县目前形成了4.44万亩的保护地规模,达到农户平均每户0.5亩。其中,已经形成“一村一品”规模的全县有17个村,产业规模基本达到了户均一个棚,而每个温室的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并且此产业成为了从事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

2、畜牧产业。全县的畜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以肉牛、肉鸡和蛋鸡产业发展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较快,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中,辽西以畜牧业和设施农业为主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县肉牛达到平均每户2头,具备“一村一品”规模的村全县有15个,已经成为养殖户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几乎所有的玉米秸秆经过加工,成为了牛饲料。肉鸡养殖效益稳定且可观,全县每年出栏肉鸡500多万只,且全部成为当地宏发食品公司的加工原料。而蛋鸡养殖是韩伟蛋业的主业,目前鸡蛋日产量为70吨。

3、经济林产业。几年来,以喀左水蜜桃、秋李、葡萄和大枣为主,成为经济林产业的主要品种。目前面积达几十万亩。其中喀左水蜜桃面积每年都在以500亩的面积扩大,而且效益很好。比较典型村有公营子镇从家沟村,水泉镇塔贝营子村,老爷庙镇乌太沟村。

 4、杂粮产业。全县杂粮面积15万亩,以谷子、高粱为主。面积较大的乡镇是中三家镇、公营子镇、羊角沟镇和兴隆庄镇。全县有杂粮加工厂4家,年加工杂粮10000吨。比较典型的是公营子镇五家村,在杂粮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式。该村利用扶贫政策和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确立了以杂粮为主,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以调整结构为主线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建基地、促营销、保增收”的工作思路,扩大谷子种植面积,每年种植谷子1500亩左右,使谷子生产从传统的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区域化、科学化种植转变。并且该村先后投资168万元创办了“燕谷囤米业”优质杂粮加工厂,一方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元,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每年村民从种植杂粮土地流转和二次分红中取得收入。

5、旅游服务业。我县随着乡村旅游和休闲美丽乡村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休闲农庄、休闲美丽乡村等。目前全县有休闲娱乐采摘性质的乡村有8个,其中做得较好的有水泉镇水泉村花海和水泉镇的南亮子村的依湾农家。水泉村花海,紧依大北公路,是夏季旅游、观光、度假的最佳选择。建设乡村旅游观光产业园,总占地600亩,产业园先后建设标准日光温室大棚7栋、冷棚16栋、高标准玻璃温室1500平方米。由水泉村党支部领办,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经济实体+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打造的集农耕体验、果蔬采摘、休闲娱乐、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园,规划实施了设施农业、光伏发电、花海观光、鲜果采摘、餐饮娱乐、党史教育基地等六个项目区。村集体从花海庄园上每年收入65万元左右,村集体每年为村民负担医疗保险15万。村民在花海用地流转上每亩收入800元,村上贫困户在花海务工,每月收入2400--3500元。可以说,旅游业增加了农户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深化认识,形成从上到下,各乡、村同心协力抓一村一品的思想认识,为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加强宣传工作力度,使一村一品深入人心,让农民了解、理解“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主动实施,着力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已经形成的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并对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

(三)技术服务到位。虽然我县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等服务体系建立,通过科技培训和典型示范引导等形式,在示范村推广良种引进、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等实用技术,确保了步入健康道路。

(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相结合,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加工、运销等相关产业,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局面。不仅延长了产业链带,而且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此函


 

                                领导签字:

                                  (公章)

        2023年5月23日